阳光刚漫过清喜生态农业公司的田埂,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“星火接力 力筑乡兴”科技支农实践团来到清喜生态农业公司的鲜食甘薯种植基地,对该公司颇具特色的甘薯油菜轮作模式展开调研。
清喜生态农业近年来致力于探索甘薯油菜轮作模式,此次轮作试验设置了四个处理,包括常年种甘薯冬季休耕、先种油菜再种甘薯后冬闲再种甘薯、“油菜—甘薯”循环轮作以及先冬闲再种甘薯后转种油菜等模式,旨在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鲜食甘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。
实践团成员当天的核心任务是测量甘薯叶片的SPAD值和叶面积,以此判断作物长势和预测后期产量。在测量过程中,成员们发现,在“油菜—甘薯”连续轮作的地块中,甘薯叶片更显浓绿,SPAD值普遍偏高,且叶片光泽度更好、质感更厚实,叶面积也相对较大。而在甘薯连作、冬季休耕的地块里,叶片颜色稍显浅淡,SPAD仪的读数相对稳定。
清喜生态农业的负责人表示,实践团的调研能为公司优化轮作模式提供专业支持,有助于搞清楚轮作的优势是在于油菜秸秆还田增加了肥力,还是轮作打破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。
此次调研是科技支农的生动实践,实践团成员通过精准的测量和扎实的数据记录,为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清喜生态农业的轮作试验还在继续,这些调研数据将为提升鲜食甘薯产量与品质提供重要依据,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,也为乡村振兴写下了属于农科学子的务实篇章。
推荐阅读: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